详情
教界变幻莫测:黄大仙老校坚守使命,探索教育新局面
新闻热点资讯网
更新日期:2025-06-29 20:38:44

【明報專訊】黃大仙近3個學年3間津小收生不足被「派0班」,不獲資助小一級,被視為收生「重災區」。中華基督教會基協中學屹立區內逾半世紀,校長羅裕安稱現時教育界與世界大局一樣,變幻莫測,不變是各校的使命,稱基協盼繼續關愛學生,促使起步點不一的學生同樣喜歡上學。

政府早前推算,黃大仙適齡讀中一的人口會由今年2700跌至2030年2300,跌幅14.8%,高於香港平均的12.4%。

料名校擴班 憂學生「錯配」

坐落黃大仙62年的基協中學,每級有3班。校長羅裕安表示,全港大部分地區都面對學生減少帶來的問題,該校不例外,位處老化舊區。說起教育局下年度讓中學申請中一班數「4變5」,他認為名校將積極擴班,「沒法,對其他學校造成一定壓力」。

被問預視未來會否由開5班的強勢中學取締班數少的學校,羅裕安深信中學各有使命。他說,學生起步點不一,有人大器晚成甚或有特殊教育需要(SEN),因此不願見到學生「被錯配」,能力未夠的學生被家長安排入讀學術強勢的中學,令學生追不上進度,師生壓力皆大。

羅校長笑說其校舍細小,師生或因此變得融洽;面對外在挑戰,他希望延續關愛學生的使命,「不論資源削減、人口下降,我們都會做好本分」。

該校今學年取錄10名父母經「高才通」計劃來港的學生,入讀不同級別,羅稱這類申請相較其他中學不算多。他說該校亦「走出黃大仙」,如參加教育展,又新增校巴線接送跨境生往返北區,亦有教師專責小組支援新生適應。

羅校長回顧說,他1990年代入行教中文,顧慮少得多,易跟學生打成一片,而今時今日「風高浪急」,「現在教育界生態與世界大局差不多,變幻莫測,有時一夜間有些事(發生),你都未必完全掌握」。他相信要緊貼形勢、保持開放胸襟,盼危機中凝聚教師。

教師負擔增 盼凝聚「轉危為機」

羅強調教師本業是育人,留意到現時教師擔子更重,要分神招生,盼「轉危為機」,主張給予自由度,讓團隊展現才能。這體現於副校長黃煥輝積極舉辦活動,近月找來歷史悠久的「粵東磁廠」,盼學生欣賞「港瓷之美」。黃副校說這些工藝品都是香港製造,「一定要帶給我們的學生」。

黃上周二邀請《香港百貨》作者兼居港日本攝影師久米美由紀到校,帶來香港舊物,例如「絕版」駱駝牌水壺、馬頭牌搪瓷飯盒。當日區內6間小學、逾220個學生到基協參觀,欣賞這些本土「文化遺產」。

相關字詞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