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醫一向建議少吃「熱氣嘢」(如煎炸食物),但若忍不到口怎辦?香港中文大學中醫學院客座副教授、註冊中醫林冠傑表示,如果真的忍不到口,炸物(如薯條)攤涼吃,比新鮮炸起即刻吃相對「無咁熱氣或燥熱」。打邊爐/吃火鍋或韓式燒烤時,宜先吃菜後吃肉;吃完「熱氣」食物用鹽水漱口,有助減低「上火」的燥熱不適。
三招食得「無咁熱氣」
●盡量遠離火源──蒸氣和熱力容易使人燥熱,盡量避免坐近鍋爐。
●先食菜後食肉──以蔬菜及澱粉質(例如烏冬或飯)打底,然後才食肉,可避免吃太多肉類消化不良,引致虛火上升。
●少用香料醬料──辛辣之物會導致燥熱,香料如辣椒或蒜或薑,少用為妙。
兩招降火減燥熱不適
●鹽水漱口──吃完「熱氣」食物,以鹽水漱口可降火。
●之後飲食要清淡──之後數天飲食應以清淡為主。蔬菜可以選擇更易消化的瓜類(如冬瓜、節瓜、老黃瓜)。進食時咀嚼耐一點,有助消化減滯脹。
竹蔗茅根水、菊花茶可降火
林冠傑提醒,竹蔗茅根水或菊花茶可降火,但是不宜一口氣灌下冰凍飲品。凍飲宜先含在口中一會,才慢慢嚥下,縮細溫差有助減低對身體的刺激。而洛神花茶或山楂水無助降火。
熱氣上火分「虛火」「實火」
林冠傑解釋,中醫角度,人體吸收「熱氣」會「上火」,「上火」者會生痱滋、生暗瘡、多夢、眼紅或小便黃。而「上火」可分為「虛火」和「實火」。「虛火」之人燥熱之餘多會手腳冰冷、口淡淡;「實火」之人多為口氣重、口苦或眼屎多。「虛火」者可以飲清補涼,以沙參、玉竹、百合、麥冬健脾潤燥下火;「實火」者可以食海帶綠豆沙或飲西瓜汁。(各人體質不同、食物過敏情況不同,倘有任何疑問,應先向註冊中醫師或家庭醫生查詢。)
文︰卓朗為
延伸閱讀:中醫如何清「熱氣」
更多中醫貼士:
虛火vs.實火
竹蔗茅根馬蹄水「下火」
夏天易「熱氣上火」心煩夢多難入睡 中醫三涼茶助清熱消暑【附食譜】
相關字詞﹕熱氣 中醫 中醫貼士 中醫教路 上火 燥熱 編輯推介 熱門HOTPICK